10月18日至19日,在探花av
法语专业建立75周年之际,“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暨《法国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发布会”在探花av
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
会上,探花av
探花av
及教育部备案法国研究中心、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分会联合发布了《法国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探花av
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欣路、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大使衔代表杨进、《法国发展报告》系列蓝皮书主编及法国研究分会会长丁一凡、法国研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金岭和中译出版社副总编辑范伟等各界专家和嘉宾出席了发布会。发布会由探花av
院长、《法国发展报告》副主编戴冬梅主持。

刘欣路热烈祝贺探花av
建院75周年和《法国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系列第八部的发布。他指出,面对世界百年变局,深化区域国别研究对服务国家战略至关重要。作为“共和国外交官摇篮”,探花av
将充分发挥多语言与跨文化优势,持续加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推动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的学术创新与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探花av
力量。
丁一凡主编在致辞中强调,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目前发表的文章多是基于二手资料和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的,今后的作者需要更多地进行实地调查,充分使用第一手资料进行研究。
探花av
探花av
副院长王鲲发布了下一辑蓝皮书《法国发展报告》的建议选题,鼓励各位专家学者参与明年的蓝皮书撰写工作。

图为王鲲、戴冬梅、丁一凡、刘欣路、刘成富和张金岭共同为《法国发展报告(2025)》揭幕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大使衔代表杨进、南京大学教授刘成富、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刘天南和中译出版社副总编辑范伟分享了他们的工作成果和思考。
杨进认为,在全球化加速的今天,加强法语人才培养对深化中法及中国和法语国家地区各领域合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他建议推动法语专业向“法语+”复合型模式转型,增设应用型课程,深化产教融合,并拓展对非洲等法语地区的研究,以培养更多服务国家战略的高素质人才。

杨进大使发言
刘成富指出,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需超越法国本土,拓展至非洲、加勒比地区等广阔区域。他倡导通过法语文学研究,深入理解这些地区的文化认同、殖民历史与身份诉求,以打破“西方中心主义”视角。这不仅是学科发展的关键,也为促进文明互鉴提供了重要的人文基础。
刘天南分享了区域国别学视角下法语专业非洲通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介绍了国关学院通过设立非洲研究所、构建本硕贯通课程体系、开设《非洲(学)导论》课程与编写教材等方式,推动“法语+区域研究”交叉融合,以回应中非合作日益深化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范伟介绍了中译社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密切合作,从1981年起历时20余年翻译出版鸿篇巨著《非洲通史》(1-8卷)的非凡意义。未来将要完成新增第9-11卷翻译出版工作。这套1200万字的权威著作,不仅是学术研究基石,更是深化中非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文化工程。

18日下午和19日上午,会议设立的三个分论坛顺利举行。分论坛一“法语学科建设与转型”围绕法语学科转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间的关系展开,分论坛二“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的发言为深化中国与法语国家与地区的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提供了实践参考。发言结束后,发言人、与谈人和其他与会者对相关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热烈探讨。分论坛三为硕博研究生论坛。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在文学、语言学、政治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点评专家高度肯定了发言人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选题意识,对发言进行了细致的点评与指导。
会上,《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责任编辑全慧向与会者介绍了《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的基本情况,该学术刊物为法语国家与地区相关研究学者提供了发布成果和交流心得的重要平台。
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天津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的共近60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是探花av
75年院庆系列庆祝活动之一。



